發布時間:2019-10-08
凹版印刷是把整個印版表面涂上油墨,然后用一種特殊的刮印機構去除油墨的空白部分,使油墨只停留在圖形和文字部分的屏幕上,然后在較大的壓力作用下,將油墨轉移到基板表面以獲得印刷品。凹版印刷屬于直接印刷。印版的圖形和文字部分是凹凸的,凹陷程度隨圖像的高低而變化。印版的空白部分凸出并在同一平面上凸出
導言編輯
凹版印刷,又稱凹版印刷,是四大印刷方法之一。凹版印刷是一種直接印刷方法,將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壓印到基材上,印刷網的厚度由凹坑的大小和深度決定,凹坑越深,油墨越多,壓印后留在基板上的墨層越厚;反之,凹坑越淺,油墨含量越少,壓印后留在基板上的墨層越薄。凹版印刷版由凹坑和與原始圖文相對應的印刷版表面組成。印刷時,將墨水填充到凹坑中,用刮墨器刮去印版表面的墨水,印刷板與基材之間有一定的壓力接觸,凹坑中的墨水轉移到基材上完成印刷。凹版印刷作為一種印刷技術,以其油墨層厚、色彩鮮艷、飽和度高、印刷抗力高、印刷質量穩定、印刷速度快等優點,在印刷包裝和圖形出版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從應用上看,在國外,凹版印刷主要用于雜志、產品目錄等精品出版物,包裝印刷和鈔票、郵票等有價證券的印刷,也用于裝飾材料等特殊領域;在我國,凹版印刷主要用于軟包裝印刷,隨著國內凹版印刷技術的發展,它也被應用于紙包裝、木紋裝飾、皮革材料、醫藥包裝等領域。當然,凹版印刷也有局限性,其主要缺點是:印前制版工藝復雜,周期長,制版成本高;由于使用揮發性溶劑,車間的有害氣體含量較高,這對工人的健康危害更大;凹版印刷工人的處理要求相對較高。
發展歷史編輯
*基本的印刷方法之一。印刷版面的圖片和文字低于空白部分,用油墨印刷,然后用墨水擦去版面,這樣只有在油墨的圖形和文字部分,才能轉移到印版上,成為印刷品。它可以分為雕刻凹版、照相腐蝕凹版和電子雕刻。
削減凹版3類。
雕版凹版是從版畫藝術發展而來的。菲尼克斯是在1452年發明的。*初它都是手工雕刻的,但后來又有化學蝕刻。在現代,機器已被盡可能多地使用。版面由不同深度和厚度的點和線組成。印刷品的線條略凸、光滑和清晰,可以防止偽造,因此經常用于印刷鈔票、郵票和其他證券。
19世紀末,出生在波希米亞的畫家。克里克,利用以往的攝影、復寫紙、覆印等成果,發明了帶有刮刀的凹印和凹版印刷。油墨部分的版面是規則排列的小孔(網孔),一般是方形的,大小相同,但深度不同,油墨容量不同。其印刷材料具有較厚的油墨顏色,可獲得與原圖像色調水平完全一致的印刷效果。它是*常見的凹版印刷之一,因此也被稱為傳統的照相凹版。半個多世紀以來,出現了幾種新型的光刻凹版,如:參考膠印網點結構,油墨孔尺寸不同,但深度一致或不一致,印刷質量較好。
電子雕刻凹版從20世紀中葉開始,開始采用凹版電子雕刻機,它采用掃描頭和計算機控制的金剛石切割刀,刻在滾筒墨孔上的倒金字塔形狀,尺寸和深度發生了變化,印刷質量不亞于照相腐蝕凹版,具有操作簡單、制版時間短、無廢液處理等優點。
現代凹版印刷的印版大多是在圓滾筒的表面上制作的,采用的是圓壓圓印刷方法。通常印版滾筒在頂部,印版滾筒在底面。印版滾筒的下部浸入油墨槽中,版面從水槽中獲取油墨(還有油墨泵噴墨或油墨通過墨盒中的墨輥轉移到版面上)。油墨槽設有壓在印版滾筒表面的薄鋼刮板,刮掉油墨而沒有圖形和文字在紙板上(有些還被反向旋轉的擦墨輥擦去)。在版面的墨孔(或線條)中保留的油墨被轉移到紙張(塑料薄膜、鋁箔等)上。通過它傳遞到兩個滾筒的切線上,并打印圖片和文本。
與膠印或銅版紙相比,復制單色或彩色復印機具有油墨層厚、印刷質量好、廢紙率低、耐印刷和長期儲存等優點,特別是在粗紙、玻璃紙、塑料薄膜和金屬箔上。但凹版制作時間長、成本高,只有高質量的彩色圖片、圖畫書、圖片雜志、圖書系列插圖、明信片、商標、包裝裝飾、貴重證券、建筑裝飾材料等才適合凹版印刷。而且印刷產品數量大,采用凹版印刷更符合成本效益.而且由于印刷規模小,文字質量不好,所以文字為主的書刊不需要凹版印刷。
凹版油墨由于必須容易進入印版的油墨孔并轉移到紙張上,流動性好,經常使用揮發性苯作為溶劑。為了防止溶劑污染和防火,應注意在工作場所密封污染源、回收溶劑和通風。國內外正在積極探索水基凹版油墨的研究和應用,它不會降低印刷質量。